《梦中的欢爱场景未处理版》
中新网台北8月6日电 “历史是人民生存的记忆与斗争的积累。当今所谓‘台独’论述,不仅割裂历史,更用排他与仇恨消费过去,这与过去我们对抗的殖民统治及法西斯政治,无本质差异。”台湾人间出版社发行人、辜金良文化基金会董事长蓝博洲5日在台湾苗栗指出。
当天,一场“人间·春天报导文艺营”在苗栗展开。台湾近50位大专青年、学者等学习台湾民众史,感知民众劳动生活。
今年是台湾光复80周年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同时也是“乙未割台”130周年。值此历史节点,此次活动回溯台湾人民自殖民压迫中挣脱的历史记忆,并对当前以“本土”“去中国”之名行历史清洗之实的“台独”政治提出明确批判。
开营式上,蓝博洲主讲“激荡的台湾风雷(1945–1952)”,与学员一同回望日据时期至台湾光复初期台湾民众的反殖民、反压迫斗争,及民众在历史关键时刻的出路选择。
他分享自己青年时期在陈映真创办的《人间》杂志写作的经历,强调民众及劳动生活才是我们的老师。据介绍,营员将深入苗栗各地客家庄与劳动现场,访谈当地劳工与农民、外籍移工、白色恐怖受难者与早期党外运动参与者。
主办单位表示,“台独”风潮高涨,将历史简化为所谓“抗中保台”工具,扭曲民众记忆,背叛了真正的台湾人与台湾史。希望青年通过亲身参与、记录,拒绝“台独”政客操弄的意识形态,寻回长期遭到湮灭的台湾人的祖国心与祖国情。
本次活动由人间出版社与辜金良文化基金会主办,苗栗县秋美人农场、苗栗客家艺术剧团、台湾社会共好论坛筹备会协办,台湾民众文化工作室承办。(完) 【编辑:李润泽】

贾湖原本是以采集渔猎为生的社会,之所以开始栽培农作物、扩大食物来源,必然是发生了剧烈的环境变化。根据环境考古结果,距今8900年至8700年发生了强低温事件,生活在亚热带与暖温带气候过渡带的贾湖先民,在冬春季获取食物想必变得困难。紧接着,距今8700年至8500年的急剧持续升温,又为稻作农业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,成为解决食物短缺问题的良机。 《梦中的欢爱场景未处理版》 贾湖骨笛有一种横空出世的姿态,很奇特、很先进,但很难与前后时代的文化现象产生勾连或联想。但龟甲就不一样了,龟甲注定会让人联想到甲骨文。龟甲上是否有文字,是当时贾湖考古工作者最挂念的事情之一。考古专家贾洲杰戴着老花镜,在探方下面,他经常把老花镜反过来当放大镜,查看新出土的龟甲片上有没有字迹或刻痕。